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活動與演講

首頁 / 系所公告 / 活動與演講
::: :::
日期:2020-12-14

【國家發展研究所訊】
社會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與「印度研究社群培力及跨境交流」計畫辦公室,於11月27日中午共同舉辦講座,邀請印度尼赫魯大學第一位臺灣學生、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董玉莉,以「多元共融的印度文化」為題演講。演講由國發所所長魏玫娟主持,吸引許多對印度及其研究有興趣的校內外師生與人士參加,包括國研中心特聘研究員李瓊莉、俄羅斯研究所洪美蘭老師、民族系藍美華老師及外交系陳秉逵老師。

董玉莉為印度最好的一所大學──尼赫魯大學(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)第一位臺灣學生,自該校取得博士學位,專研印度教育與文化。她的演講先講述構成印度多樣性的原因,主要為多元的地理與氣候構成不同的生活條件,以及外族融入、直到英國殖民才有民族國家的統一。董玉莉接著分別從人種、語言、宗教三個面向,深入介紹印度多元共融的文化。

印度總人口13億,就人種而言,包括佔總人口72%的亞利安人(Indo-Aryan),其次是達羅毗荼人(Dravidian,或譯德拉維達人)佔25%,蒙古人種(Mongoloid)及其他約佔 3%。董玉莉說,印度人也在意膚色深淺,膚色深淺甚至被視為是階級的表徵。她以一則新聞報導內容為例說,甚至有印度女性因為膚色過深而被夫家活活燒死。

語言的多元也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。董玉莉說,根據2011的普查資料,印度有多達約19,500種的母語,一萬人以上所使用的母語則有120多種。她進一步介紹,印度最主要的語言為印地語(Hindi),使用人口約佔41%,之後依序為孟加拉語(Bengali,8.1%)、泰盧固語(Telugu,7.2%)等,且印度共有22種官方語言,並無國家統一語言。

董玉莉說,很多人都誤以為英語跟印地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,但英文只是輔助官方語言,且印度使用或熟用英語的人口只佔約10%,只有東北三省以英語為官方語言,但英語的確是不同省之間溝通的共同語言。她也展示印度的紙鈔,並介紹現行通用紙鈔是在1996年之後發行,鈔票上的語言總共有17種語言,包括正面的英文及印地語,背面在面額底下有另外15種印度的語言。

印度的多語特性直接反應在國家多語教育政策原則上,包括:平等對待各民族語言、保障各民族學子的受教權益、以及「三語言政策(Three Languages Formula)」。董玉莉解釋,三與政策的內容為: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在校學習的第一語言應為其母語或其地方性語言;六年級開始,若在以印地語為主的省內,學生在校學習的第二語言應為英語或任何印度當代語言;若在以非印地語為主的省內,第二語言應為印地語或英語。第三語言也在六年級開始學習,應為英語或任何印度當代語言,但不可與第二語言重複。

董玉莉接著介紹印度宗教的多元化。她說,印度是印度教、佛教、錫克教、耆那教的發源地,印度教為主要宗教,信仰人口約佔80%,其次是伊斯蘭教(14.2%),或許令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,作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,信仰佛教的人口只佔0.7%。她也提及,由於牛在印度被視為神聖的動物,因此常見因為牛群過街而致嚴重交通阻塞,甚至有印度人相信飲牛尿可預防新冠肺炎感染。

演講最後董玉莉談印度的種姓制度,強調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:「任何人不得因種姓、宗教、出生地而受歧視」,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「賤民制」,但是並未廢除種姓制度。但她也提及因為印度憲法明訂對低種姓的特別待遇,如入學跟公職的保障名額,因此出現有人希望能被列為低種姓族群的現象。至於種姓與社會流動的問題,董玉莉指出出身低種姓者其實也有向上流動的機會,例如現任印度總理莫迪(Narendra Damodardas Modi)出身於低種姓家族,1997年印度選出第一位賤民種姓的總統納瑞雅南(Kocheril Raman Narayanan)、2017年選出印度第二位賤民種姓總統柯文德(Ram Nath Kovind)。

董玉莉以不同種姓之間通婚的兩種情況──「順婚」跟「逆婚」為例,說明種姓制度在性別上對女性特別不平等之處。她說,「順婚」指的是高種姓男子娶低種姓女子,新娘需提供高額嫁妝,否則嫁進夫家之後會被歧視跟不當對待。至於「逆婚」,則是指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,其結果往往是女方父親或兄長施以榮譽處決(honour killing)。董玉莉強調,嫁妝的制度,是印度性別極度不均的具現,也是印度特別是鄉村地區普遍出現「殺女嬰」現象的原因,因為「女兒」被視為「賠錢貨」,許多生女兒的貧困家庭為了嫁女兒而債臺高築。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GIDS臉書 行事曆 網站導覽 Engl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