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活動與演講

首頁 / 系所公告 / 活動與演講
::: :::
日期:2021-01-07

【國家發展研究所訊】
國家發展研究所於1月5日舉辦發展實務講座,邀請中信金融學院金融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錦稷,分析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展望。本校前副校長、勞工所教授張昌吉與多位師生,以及投資開發公司執行董事等校外人士皆出席與會。講座由國發所所長魏玫娟主持。

陳錦稷為金融管理與產業經濟專家,在擔任中信金融學院教授之前,曾任雲林縣政府財政局局長、臺灣與富邦金控官派獨立董事、行政院政務顧問等職,對於財政與金融相關政策議題有深入研究,並編著《新藍圖新活路:台灣新經濟模式倡議》一書。他目前也擔任民進黨智庫「新境界文教基金會」副執行長。

演講開始陳錦稷先說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狀況,包括英國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等主要國家,在和緩之後又面臨新一波疫情的影響,特別是在英國發現變異病毒株,且擴散到其他國家時,各國政府為了防疫,紛紛採取更嚴格的措施,例如英國首相於日前甫宣布英格蘭全境封鎖,日本首都圈也發布緊急事態。

陳錦稷表示許多國際媒體所報導,臺灣防疫成果有目共睹,也受到國際讚賞,更重要的是當全球與主要國家經濟因為疫情、封鎖關係而下滑時,他提到國際貨幣基金會(IMF)預估2021年臺灣經濟成長為3.2%,而根據我國中央銀行於2020年底公布的最新經濟成長預測,預估2021年成長率為3.68%,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對2021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更突破4%。就經濟成長率而言,他特別指出臺灣在疫情之下超越韓國,登上亞洲四小龍之首。

分析臺灣經濟「逆勢」成長的原因,陳錦稷認為一方面是臺灣自美國進口減少,更重要的是兩岸產業之間的供應鏈關係,中國高度仰賴臺灣的半導體與資通訊產品,多數為零組件及半成品等中間財。在美國宣布對華為實施禁令之後、禁令生效前,他觀察到中國大陸「搶時間」自臺灣進口大量半導體與資通訊相關零組件。

但陳錦稷也對國內金融市場、股市、房市飆漲的情況表達憂慮,更對疫情下許多國家──特別是美國、日本、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央行,採行貨幣寬鬆政策以支持政府的各項紓困措施,導致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例大幅上升提出警示。他說,各國貨幣寬鬆政策的理論基礎為「現代貨幣理論(Modern Monetary Theory, MMT)」,但是這個理論並未被視為、或納入正統經濟學理論。相對於透過發行貨幣因應疫情所帶來的衝擊,陳錦稷認為,在紓困的同時也需注意採行寬鬆政策、大幅舉債的後果,強調財政紀律的重要性。

關於後疫情時代下臺灣的經濟展望,陳錦稷指出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:「要素驅動」、「效率驅動」及「創新驅動」,臺灣作為已開發國家,經濟的持續發展亟需創新,例如金融創新部分,金管會已開放金融監理沙盒。至於金融資本市場資金豐沛,卻非投入實體經濟而是股市跟房市,同一時間政府為進行各項公共建設與紓困而增加舉債這個問題,他表示可以思考引導私部門的資金參與公共建設,包括長照機構,這樣可以同時解決政府缺資金、私部門缺乏投資標的之問題。

問答時間國發所所長魏玫娟詢及私部門如壽險業者,為何寧可投資海外房產,而不是臺灣的公共建設?陳錦稷回應指出,主要是因為臺灣的公債利息過低,私部門企業需考慮一定程度的投資報酬率,因此沒有誘因購買公債支持政府財政。但是他也舉新能源如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為例指出,企業因為沒有營建相關專業,因此以開發商的身分進行投資,而是在開發商完成風電場、發電設備等工程之後,投資承接後續的營運。

勞工所教授張昌吉則問,以風電為例,躉購價格/費率偏高,未來是否有可能透過規模化發展降低價格?陳錦稷表示其實新能源營運商透過販賣綠色憑證即可獲利,不需完全仰賴電價收入。但是他也指出,就目前新能源或綠電產業發展來說,需積極克服的問題是儲電成本問題,如何讓用電尖峰季節跟大量發電季節一致,即可降低儲電需求與成本。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GIDS臉書 行事曆 網站導覽 English